December 2016 No. 30

編輯室報告

Editor's Note
/ 楊意菁
Yie-Jing Yang

        傳播環境變化萬端,為因應與掌握傳播行為及傳播科技的快速發展,「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從2012年起,每年以不同次主題切入,輪替調查所有傳播次主題,希望藉此深入描述台灣閱聽眾媒體使用的輪廓,以便建立更完整的長期資料庫,幫助學者對台灣傳播現況與當下發展,能有全盤性的了解,進而開拓傳播研究的發展與理論的建構。本期專題主題傳播調查資料庫與網路使用研究,即以2014傳播資料庫調查數據為主,探究台灣重要的網路傳播研究主題。

        此次專題很榮幸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羅文輝教授(現亦為傳播與社會期刊主編),擔任專題客座主編,從籌組規劃、論文審查、以及最後為專題論文撰寫引言,羅文輝教授盡心盡力,為本期專題論文增加不少光彩,特此感謝! 

                本次專題論文共收錄四篇文章,(另請參考羅教授撰寫傳播調查資料庫與網路使用研究」專題引言),文章主題皆與網路傳播行為有關,第一篇為林淑芳〈青少年網路素養、家長介入、與網路使用經驗〉、第二篇為王嵩音〈家長介入行為影響青少年網路正負面使用行為之研究〉、第三篇是張卿卿〈線上影音接收、傳散與產製上傳行為探討:多元動機之觀點〉、以及第四篇為張郁敏、蔡介元〈網路素人創作內容決策歷程與觸動點分析:循序樣式探勘技術之應用〉四篇論文。前兩篇文章皆以青少年為調查對象,探討家長介入對青少年網路使用影響,研究結果提供學術界了解青少年的網路傳播行為與家長介入可能扮演的影響,也指出青少年網路傳播素養為網路行為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第三篇文章整合的動機理論架構,探討閱聽眾的影音接收、傳散與產製的多重角色,提供傳播研究了解線上影音接收的多元樣貌。最後一篇專題論文,有別於過往強調網路接收使用者角度,用解釋網路素人創作內容決策歷程的SSVS模型,分析網路素人創作內容決策與觸動點,藉此了解網路產製行為方面的問題。

          本期的一般論文共有兩篇,第一篇為王孝勇的〈Mikhail Bakhtin「時空型」概念的視覺語藝意識與實踐之初探:以2014年台北同志遊行為例〉,視覺語藝的符號意涵深遠。本文以Bakhtin「時空型」概念的視覺語藝意識與實踐進行初探性的理論溯源和理論重構,並以2014年台北同志遊行的主視覺圖像作為例,說明其中運用的六色彩虹、變型蟲、火山爆發/冰山一角等視覺要素,搭配著語文訊息裡對於外在異性戀制度以及內在同志運動路線的反思批判。本篇文章運用Bakhtin的概念,提供讀者了解視覺語藝如何透過特定的語藝策略彰顯意義,擴展傳播視覺語藝的研究視野。

         近年來食品安全已成為風險溝通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期第二篇一般論文即為邱玉蟬之食品安全事件的風險建構與溝通:新聞媒體VS.政府〉。本研究以論述分析,探討新聞報導和政府新聞稿如何建構「問題澱粉」與「混充油」事件的風險。研究指出,著重長期風險、擅用比喻與舉例是新聞中專家論述的主要表現方式;政府論述則著重立即風險,以合法為根基。由於新聞報導與新聞稿在定位與屬性有所差異,專家高風險與政府低風險語言,隱含的可能是不同風險評估觀點。本文的研究發現,除了提供政府單位以及新聞報導者思考如何有效溝通食品安全與風險問題外,也說明了論述角度,亦是傳播風險溝通研究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中華傳播學刊》自2002 年創刊,2005年起獲「台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SSCI) 收錄,在多位前任主編與編輯團隊辛苦耕耘之下,已邁入第15 個年頭。新任主編、編輯委員與編輯團隊於2016 8 月正式上任,在豐碩成果中承接《中華傳播學刊》,責任與挑戰更大。本屆編輯團隊將持續嚴謹把關論文品質,除了規劃多元及具意義的專題論文外,更期待學刊亦能扮演帶領學術研究風潮以及社會脈動討論的角色,在此與大家共勉之!

 

 

主編楊意菁

於世新大學

2016年11月

Copyright © 2023 Taiw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臺灣傳播學會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本網站獲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