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008 No. 14

編輯室報告

Editor's Note
/ 鍾蔚文
Wei-Wen Chung

這幾年傳播研究的樣貌變化很大,本期的幾篇論文,正反映了這些變化的痕跡。

本期文章大約可分為兩類,一類探討在今日傳播現象中的各種力量——如全球化、在地化、商業化等,如何交鋒和整合。翁秀琪〈知識商品化浪潮下學術知識公共化的省思〉一文,以台灣學術期刊為例,考察在商業化狂潮之下,如何維持知識公共化的空間。洪貞玲、廖雅琴、林舫如〈國際新聞的國內化與小報化〉一文,觀察我國報紙所報導之WTO香港會議,如何展現全球和在地各種利益與觀點之間的折衝。王俐容、王維菁、朱淑娟〈跨國性社群電視媒體初探〉一文,則勾勒了媒體在全球化與跨國社群流動的時代裡,如何扮演複雜而矛盾的定位角色。

同樣的,當網路成為「主流」媒體的今天,楊意菁〈網路民意的公共意涵〉一文,嘗試重新描繪民意的內涵,並探討網路作為理想的公共論壇的能耐。曹開明、黃鈴媚〈日常談話中的認同抗拒策略〉一文,則在日常網路論述互動中,尋找人們如何採取細緻的認同抗拒策略,以進行認同解構的過程。從這些論文皆可看出,在台灣社會,傳播是眾聲喧嘩的舞台,本地文化的多元風情及姿態,正一幕幕熱鬧上演。

另外一類文章則反映了數位匯流下多變的傳播景觀。無疑地,多重媒體已漸成常態,張郁敏〈單一與多重媒體重複策略之傳播效果比較〉一文,主要研究多重媒體相對於單一媒體之心理效果有何不同。周倩如、李峻德〈互動說書與神話式線上角色扮演遊戲〉一文,則是引用敘事理論觀點,分析網路遊戲中之敘事元素與互動行為。總言之,數位科技對於傳播的每個環節,從文本到接收、到制度,都產生了重大的衝擊,也已成為傳播研究的關鍵。

《中華傳播學刊》創刊至今七年,這片土壤已成為本地傳播研究主要的論壇;今年本刊繼續被列為國科會TSSCI 期刊,無異是對整個傳播社群持續對話、積極創新的肯定。在2008 年,學刊收到海內外投稿文章共43 篇,並邀請73 位教師擔任審查工作。在學術生活日形忙碌之餘,不少人仍然願意為社群貢獻,在此說聲謝謝;另一方面,近年來,由於投稿件數大量增加,接受刊登比例也大為降低,其中難免有遺珠之憾,在此說聲抱歉。

從事學刊編務,任期已告屆滿。最後,要感謝這四期(11 14 )的工作團隊。謝謝編輯委員會諸位教授推薦評審、參與編務;謝謝執行編輯江靜之老師和編輯助理楊淑芬同學,如果不是她們的效率加上耐心,這兩年我無以為繼;葉穎菡小姐負責封面設計與內頁風格,提高了學刊的質感;張育銘同學以出色的表現協助處理行政雜務。他們都是學刊背後的功臣。

鍾蔚文

Copyright © 2023 Taiw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臺灣傳播學會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本網站獲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